国内首座公共科考码头综合用房主体结构在三亚封顶
来源:南海网    时间:2023-07-02 22:22:24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7月2日消息(记者 符彩云 通讯员 余杨明)7月1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项目码头综合用房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该项目正朝着2023年底完工目标稳步推进中。


(资料图)

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项目码头综合用房主体结构封顶。中交二航局供图

据悉,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工程作为国内在建的“首座公共科考码头”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国内“公共科考码头”资源空白。该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科考船泊位及科考船保障泊位、下水滑道和船台等。项目陆域面积约6.59万平方米,由科考码头区和科考船保障区组成,分别布置10座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为1.06万平方米。其中码头综合用房总建筑面积1705.6平方米,是项目陆域建筑最大单体,采用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高度19米(含屋面构架)。建成使用后,可满足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各科研机构科考实验及科研设备维修等需求,将更好地服务于南海深海科考试验及临港产业发展。

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项目全景图。中交二航局供图

看到项目得以顺利推进,项目经理谭永安感慨万千,数月前的一幕仍历历在目:随着“粤广州工0089”起重船吊钩缓缓上升,项目的“拦路虎”3座大型沉箱成功被整体移走。“新方案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填补了国内水下智能化拆除大型水工结构的技术空白。”

起重船整体回收沉箱。中交二航局供图

谭永安介绍,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工程要新建下水滑道,但是滑道的一端是已建成的由3座大型沉箱构成的滚装码头,一个沉箱就有4层楼高,重达600吨,相当于一百头成年亚洲象的体重。沉箱移除一直是行业难点,更让项目团队感到棘手的是,因海水腐蚀性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箱结构岌岌可危,就好比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稍微移动就会面临着崩塌的风险,大大增加了沉箱移除难度和安全风险。

对此,项目团队最先想到用传统的绳锯分块切割沉箱工艺。利用绳锯将沉箱分割成小块后,再进行打捞。然而,水下固定绳锯转向轮十分艰难,绳锯也经常卡住无法处理,分块切割犹如“蚂蚁啃大象”。项目团队只能重新查阅资料,但可供参考的案例寥寥无几。

“解铃还须系铃人,沉箱怎么安装下去的,我们就怎么回收上来。”多次技术研讨后,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子侠提出的整体回收思路得到一致认可。但方案实施并不顺利,新方案需要对沉箱墙壁环境进行全方面调查。然而,潜水员初次下潜后发现,几十米深的水下能见度极差,水文资料又不足,还很容易遇到外漏钢筋头、尖锐块石、回旋急流等危险。如何摸清水下结构情况,成了久久盘旋在谭永安心头的难题。

起重船吊具安装。中交二航局供图

“如果能像无人机那样悬停拍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偶然间,谭永安从航拍无人机得到灵感。于是,项目团队借鉴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经验,自主研发了水下智能可视化设备。技术人员只需通过遥控器操控设备进行水下位移,实时画面就能通过无线数据传输至电脑终端,解决了水下沉箱环境的调查问题。

经过多次水下可视化物探后,沉箱周围障碍物均已清理干净,具备起重吊装条件。但很快,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吊装需要重新在沉箱墙壁上钻取吊装孔,使用的水下电锤震动幅度太大极易发生漏电风险。“能否不用电,改用其他动力?”有人提出了新的想法,“可以试着将电锤改成液压轴承方式。”这就像用风带动风车转动一样,利用液压水流驱动涡轮转动产生动力,并不直接使用电流,杜绝了触电危险。循着新思路,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经过反复试验优化后,谭永安带领团队用液压机改进了水下电锤。使用时只需将液压水钻机附着在沉箱墙体,环切刀片通过导向架匀速钻进,顺利完成钻孔任务。

如今的下水滑道区域不再冷清。机器轰鸣、人头攒动,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项目现场又是一片繁忙景象。项目全体人员铆足干劲,继续向着下一节点冲刺。

关键词: